ゼロから日本語を学び

中国語と日本語で書きます

消えたい 死にたい 自殺したい

「テキスト」初级日语语法精解 本书的使用说明

本书的使用说明

1. 整体的结构

  本书共分为两部分。第Ⅰ部为基础,主要讲解词类、活用等与语法整体相关联的基础问题。第Ⅱ部则进一步讲解了一些具体的语法现象。通过学习第Ⅰ部,读者可以了解有关词类、活用等语法基础知识,同时理解所谓学校教育语法和日本语教育中所用的语法有哪些不同,从而能够更加顺利地学习第Ⅱ部的内容。(※译者注)
  另外,本书所说的“初级”指的是日语能力考试(日本语能力试验)3、4级的程度,因为基本囊括了『日本語能力試験出題基準』(凡人社 1994)中所列举的3、4级的全部语法内容。同时还收入了一部分能力考试2级考试相关的内容。


2. 各章节的内容

  各章节一般分为导入部分和讲解部分。导入部分一般在各章节的最前面,读了这一部分,可以起到一个纵览全局的作用。讲解部分一般又按照基础讲解深入讲解研究导航这样三个层次逐层深入。
  对于在日常教学中所需要讲解的语法信息,主要放在基础讲解深入讲解的部分中。在基础讲解的部分中,主要列举教授该项目时用该教给学生的最基本的信息。在深入讲解的部分中,根据学习者掌握的情况及学习兴趣,可以更进一步地给出有用的学习信息(有的语法项目也可能没有深入讲解这一部分)。有关类似表达方式的替换等问题也在这一部分进行讲解。另外,有些章节在最后进行归纳终结,将该章节讲过的各项内容作一次重新定位。
  在研究导航的部分中,主要提供了有关该章节讲解的语法项目在理论上应如何定位的信息。这一部分与基础讲解、深入讲解的内容是相互独立的。当你想知道该章节讲解的语法现象“为什么”是这样一种现象时,或者想了解关于只一点在日本语学研究方面有哪些成果时,可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3. 符号

〇 一般所列举的符合语法标准的例句不带任何标记,但是为了与不符合语法标准的例句作
  比较时,例句前带〇符号,以示该例句符合语法标准。
✕ 表示该例句(或该例句的一部分)不符合语法标准。
? 表示该例句(或该例句的一部分)虽然不能说完全不符合语法标准,但有些日语母语者
  会认为其不够自然或地道。
# 表示该例句(或该例句的一部分)虽然在语法上是正确的,但与预期要表达的意思是有
  出入的。或者在敬语表达方面有失礼的感觉时,也使用这一符号。
{ / }用于表示在例句的一部分中有可以与之进行比较的形式。
∅ 表示“零标记”,即在形式上没有任何表现。例如“彼∅,来た?”
  即表示“彼、来た?”
cf.用于列举可参照的其他语言形式或例句。
→ 表示参照其他章节(§)。
下划线 用于表示该部分为该章节所讲解的形式。但是在{ / }部分与之可替换形式进
    行比较时,省略下划线。
波浪线、点线 用于表示除该章节主要讲解的形式以外,还有需要强调的形式。有时也使用
       底网或方框的形式。(网页无法表示、稍后我再想办法)
<接续> 表示该形式接在动词或形容词等的后面时,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应该以什么形式
     来接续。
[辞] 表示词典形。
[否] 表示否定形。
V(マス) 表示动词マス形的词干部分(如「書きます」的「書き」,「食べます」的
     「食べ」等部分)。
[テ] 表示动词、イ形容词、ナ形容词的テ形。
[タ] 表示动词、イ形容词、ナ形容词的タ形。
    ※这里所说的タ形,只表示普通体的肯定形式(如「書いた、青かった、
    元気だった」),不包含否定形式(如「書かなかった、青くなかった、
    元気ではなかった」)和客气的形式(如「書きました、青かったです、
    元気でした」)。
V(ナイ) 表示动词否定形的词干部分(如「書かない」的「書か」,「食べない」的
     「食べ」等部分)。
[普通] 表示普通形(plain form):词典形、タ形、ナイ形、过去否定形。
[客气] 表示客气形(即所谓的デス・マス形)。
Na   表示ナ形容词
Naな  表示以「ーな」形式接尾的ナ形容词。
A    表示イ形容词。
A/Na[词干] 表示イ形容词或ナ形容词的词干部分。
        如イ形容词「美しい」的「美し」部分。
        如ナ形容词「元気な」的「元気」部分。
N   表示名词
Nの  表示名词后续「の」的形式。


※译者注:原书第Ⅱ部为基础篇,考虑到中国读者的实际情况,
     另外原书在使用说明中也提到,先学习基础篇更有利于对本书的理解,
     因此在翻译时对本书的第Ⅰ部和第Ⅱ部进行了调整。

「テキスト」初级日语语法精解 前言

前言

  日语教学的先驱、现代日语语法研究的开拓者、已故寺村秀夫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语法随笔》。在这篇文章中,寺村先生深有感触地回忆起在他教授初级日语的时期,一个外国留学生指出先生对助词「が」的解释有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之处,从而促使寺村先生重新去思考和研究该词的意思和用法。为此,寺村先生对指出这一问题的学生表示了深深的谢意。※
  先生在文章中举的例句是这样一组问答句:「何々がありますか」、「いいえ、何々はありません」。在初级日语的教学中,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通常会解释说,在使用否定句时,不能使用助词「が」,而要使用助词「は」。但是,学生如果听到这样的解释,当遇到「あっ、時間がありません」这样的句子时,就会感到疑惑,不知是这里的助词「が」用错了呢,还是老师的解释与实际的语言现象是矛盾的呢。
  然而,类似这样的情况,恐怕不只是寺村先生,很多日语教师也都经历过吧。自己是按照教科书的安排导入一个新的语法现象,并按照教科书上的讲解进行了解释,随后却有学生指出按照该讲解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这时自己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想出一个能使对方理解的办法度过难关,但之后冷静一想却不是那么回事。这样的痛苦经历,恐怕是一线教学的每一位教师都亲身经历过的吧。
  众所周知,在实际运用的日语中,是不存在什么初级和中高级之分的。而我们之所以把某些语法现象称之为初级语法,也不过是处于教学的需要而设定的。但是,我们应该记住,实际上学生在初级阶段掌握的语法规律,对他今后如何理解日语是相当关键的,将会成为他继续学习日语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即使你是教初级班的,也要纵观从初级到中级,从中级到高级的全部教学过程,对于每一个语法现象或是句型的解释,都要扎根于更深层的理解和基于更宽泛的视角。
  为了达到这样一个教学目的,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首先,我们广泛收集了在初级日语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语法项目,将其进行分类并给以简明扼要的讲解,同时按照上述观点,根据日语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从日语语法整体的视野来对其作进一步的解释,进而根据读者的不同需要和兴趣,努力使学习者对更深层的语法理论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本书的内容和即将出版的中高级篇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统一的语法体系。
  本书的著者庵功雄、高梨信乃、中西久实子、山田敏弘四位先生都具有丰富的日语教学经验,而且年富力强,充满朝气和创意。正是有了他们的通力合作,才使本书能和广大读者见面。他们四位都曾受教于已故的寺村秀夫先生。是现在日本语言学界年轻有为的学者。寺村秀夫先生在日本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的草创时期,对该协会的日语教学给予了全面的支持,并对该协会的日语教科书的编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本人也曾与日本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有过工作关系,另外,也曾聆听过年轻时代的寺村先生的授课。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缘分,这次我才有幸承担了本书的主编工作。
  我衷心地希望,本书不仅能得到教授初级日语的老师们(包括母语为非日语的老师们)的欢迎,而且,能令正在日语教师培训班学习的学员,对日本语言学感兴趣的人们以及达到日语高级水平的学习者,在希望能够重新整理一下自己学过的语法知识时广泛地使用本书。


※ 寺村秀夫(1988)「文法随筆 時間ガアリマセン」
  寺村秀夫(1993)『寺村秀夫論文集 言語学・日本語教育編』くろしお出版に再録。参见本书§ 35。
                                    松冈  弘